台灣教育雜誌107年數位化改版712期–「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未來」

台灣教育雜誌107年數位化改版712期–「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未來」

全文下載://drive.google.com/file/d/12tR4PalJHUoY_mT0TMCPhfnoZ2uNymOf/view?usp=sharing

台灣教育雙月刊自改採電子期刊之型態以來,對於關注臺灣教育發展的讀者而言,獲得月刊的內容更為便捷。然,對於期刊的編輯者而言,持續傳播豐富內容與多元識見的宗旨,則為臨深履薄的責任。
隨著網路的普及和雲端運算的熱門發展,科學家致力於研究如何使機器擁有智慧,現在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時代已經來臨了。人工智慧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乃至於思考方式,也將為人類的教育、社會、經濟、政治等層面帶來巨大的變革。人工智慧可以根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客製化訊息和回饋資料,提供學習者回饋和鼓勵,通過引導學習、監控參與來評量學習者參與課程的能力。值此我國教育改革重新思考變革和翻轉教學創新之際,培養學生擁有在人工智慧時代下不被機器取代的就業與生活的技能,乃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學習和努力成長的新課題。為了探討人工智慧在教育決策、行政管理和教學模式、教室管理中的改變,本期主題邀請專論:探討人工智慧(AI)與教育的未來,期待大家一起來努力探討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挑戰、問題與影響、發展。
因此,712期的主題就以「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未來」,匯集了數篇相關文章:台灣首府大學郭添財教授與林億雄教授以「人工智慧對未來教育發展之挑戰與問題」,針對AI在未來教育想像力,創造力及公民參與的潛力教育議題;AI在教學與人才培育方向提供芻議。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鄭夢慈教授與徐美恩助理提出以遊戲方式,提升學生在科學的基本素養。國立政治大學張奕華教授與吳權威榮譽理事長分享了「智慧型議課廳與蘇格拉底 AI 平台」,提供教師有效的議課空間,蒐集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證資料,用科學方法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大葉大學洪福源教授在「人工智慧的發展、種類與未來教育發展應用的可能性」一文從人工智慧的發展到未來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應用性做了深入淺出地剖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翁福元教授與施淑棉博士生就人工智慧在教師專業發展的觀點,描述教育如何跟隨工業4.0的腳步,發展出教育4.0,及在聰明教育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在主題二的部分,徐順乾、王介伶及李秋嫻三位教師以「技高新課綱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 —以「有生命的國文課」為例」為題,以素養導向為本,用多元教學法的方式,設計國文科的課程;國立苗栗高商彭昕宏教師與雲林科技大學廖年淼教授「技術型高中新課綱一般科目教學重點如何呼應群科目標?」一文中,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之精神為本,就一般科目教學重點,踢工了 與專業群科對話的機會;大甲高工簡慶郎校長以大甲高工為例,其呼應技職教育培育目的轉換,進行課程前導學校課程編製,並且與實務現場結合的歷程。
專論文章中林顯明與宋宥賢兩位同時具備比利時及台灣的大學博士候選人資格作者,針對台比的博士生培育機制進行比較,期待讀者可以更了解兩國博士培育機制,並作為兩國培養博士歷程的參考。
試題解析方面,本期由新北市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提供南投縣 107 年度國民小學校長甄選筆試試題解析。本期之所以能如期完成編輯工作出版,首先要感謝各位撰文刊登的各位作者。最後要感謝本期編輯助理黃馨誼的辛勞,曹翠娥主編及會內其他同仁的協助等,方能有機會使本期編輯工作如期完成。

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郭添財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王智弘
2018年8月

Share this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